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王氏名人 >

王廷钧与秋瑾

时间:2018-04-14 10:39点击: 关键字:王廷钧,秋瑾,上湘王管王氏,千隆,庐陵王氏
秋瑾 王廷钧乃我上湘王管王氏千隆房派下十七世孙,讳昭兰,字子芳,号纯馨,光绪五年(1879年)己卯十月初六卯时生。其父王黻臣,讳华冕,字国章,在



秋瑾


 
王廷钧乃我上湘王管王氏千隆房派下十七世孙,讳昭兰,字子芳,号纯馨,光绪五年(1879年)己卯十月初六卯时生。其父王黻臣,讳华冕,字国章,在荷叶神冲老铺子开设王大兴豆腐店,以卖豆腐和造纸为业。他与曾国藩有姻亲,王黻臣的叔祖母曾国兰,是曾国藩的堂姐,所以王黻臣是曾国藩的表亲。
秋瑾,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十月十一卯时生。
1895年,秋瑾(见卷七第42页)的父亲秋星侯(名寿南,字益三)任湘乡县督销总办,结识了曾国藩的长孙曾重伯(字广钧),经曾重伯的介绍,湘潭义源当铺老板王黻臣又结识了秋星侯。秋星侯照媒妁之言,将女儿秋瑾许配给了王黻臣之子王廷钧。
 
1896年5月,王廷钧与秋瑾结婚。婚后,王廷钧一方面延师课读,夫妻切磋学艺,琴瑟和谐,一方面帮助父亲在湘潭经营义源当铺。王廷钧与秋瑾陆续在双峰神冲婆家和湘潭居住。
 
1897年农历5月28日(6月27日),王廷钧与秋瑾在神冲生了第一个孩子,取名王沅德。
 
1901年8月25日,王廷钧与秋瑾的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出生了。王灿芝后来被赞为东方女飞将、我国首位女飞行员,中国女性航空第一人。
 
王廷钧的老家在双峰荷叶神冲老铺子,离曾国藩的出生地白玉堂仅三华里。秋瑾在婆家双峰荷叶时,常与唐群英、葛健豪往来,还有诗词唱和,后来3个人被誉为“潇湘三女杰”。三人都与曾国藩有一定关系,秋瑾嫁在曾国藩的远房姐姐家,唐群英是曾国藩的堂弟媳,而葛健豪父亲是曾国藩的部将。唐群英后来成为秋瑾留日的同学,做过国民政府的“国策顾问”,葛健豪则是蔡和森和蔡畅的母亲。在荷塘,秋瑾和唐群英、葛健豪往来,“情同手足,亲如姐妹,经常集聚在一起,或饮酒赋诗,或对月抚琴,或下棋谈心,往来十分密切”。秋瑾就在唐群英接连遇到失去丈夫和女儿的情况下,将自己写的《咏梅》诗抄给唐,安慰她。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孤山林下三千树,耐冷寒霜是此枝。冰姿不怕雪霜侵,羞傍琼楼傍古岭。标格原因独立好,最教宣贵负切心。” 
 
王廷钧的老家荷叶地处双峰、衡山、湘乡三县交界处,群山环抱,青山叠翠。秋瑾踏上这片土地时,历经了一次艰难的里程。她与王廷钧从湘潭坐船,溯江而上,折向支流涟水,在湘乡县城上岸后,再换乘轿马。这里隔曾国藩出生地白玉堂只有三里地,多少军政界高官出自这里,男耕女织是这里的基本格局。秋瑾幼年时,从其父学通经史,工诗词,又好剑术,善骑马,在这里发出了“重重地网与天罗,幽闲深闺莫奈何”呐喊。她向往山外,社会、国事,她要“将巾帼易兜鍪”。
 
后来,王廷钧捐得清廷户部主事的京官,1900年,王廷钧北京上任,妻子秋瑾、儿子王沅德前往北京。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十二日,清庭诰封秋瑾为“恭人”。初到北京的新环境,夫妻两人关系融洽,在秋瑾的记述中有“夫婿近来习洋文”的字样,这是秋瑾对丈夫最温馨的一次好评。后避庚子之乱返回湘乡荷叶神冲。
 
1903年,王廷钧携妻秋瑾、女王灿芝第二次去北京复任。在北京,因王家的人脉,秋瑾有机会置身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秋瑾与王廷钧同朝为官的廉泉和夫人吴芝瑛相识,并与之结为金兰之好。通过这样的社交圈子,结交社会精英、阅读进步书报、开阔眼界、亲历庚子之乱,目睹外国侵略军的野蛮暴行,义愤难已,决心以实际行动挽救祖国的危亡。次年,在王家及好友的支持下,秋瑾离开北京经上海去日本留学。秋瑾丈夫王廷钧也受到影响,自秋瑾出洋后,他辞去了京官,带着孩子回到荷叶神冲过“隐居”生活,期望妻子早日还乡。
 
1907年初,秋瑾又来到湖南荷叶,向婆家索银办大通学堂。为“光复军”筹饷,曾到湘潭一带募捐,顺便回王家看望儿女。其弟秋宗章在《六六私乘》中述及此事:“迨光复会(“会”为“军”之误)组织成立,筹饷购械,难以为继。……先大姊目击心伤。……专赴湘潭,孑身至王宅,时子芳宦京未返,君舅健在,谈及,悉姊近况,即畀数千金。”在当时,数千金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用途又是反抗朝廷,若非王家厚待秋瑾,可见,王家对秋瑾革命的支持。
 
1935年谭日峰所著《湘乡史地常识》记载了这一往事:“秋瑾这次从日本回国,向王黻臣家索取二千金,办大通学校。曾一度回神冲故里,和家人诀别,声明脱离骨肉关系。当时乡里亲友,莫不骇怪,认为疯癫,而加以唾骂,实则女士服侍翁姑、对待丈夫、儿女,感情极好。自立志革命后,恐株连家庭,故有脱离家庭之举,乃借以掩人耳目。这样一位智仁兼备的女子,历史上能找出几个呢?”。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轩亭口就义。1909年王廷钧病逝。离世后快半年,王廷钧的母亲屈氏感念秋瑾为王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终于点头答应,嘱孙子王沅德去绍兴迎还母亲灵榇。1909年11月,王沅德到绍兴,陪伴着秋瑾灵榇启程,经上海、江苏、福建、江西,入湖南,水陆辗转历时20多天到湘潭。“烈士遗骨由王廷钧以其子沅德名义,迁葬于湘潭之昭山”。大家别轻看此举,过去习俗,在外面非正常死亡是不能葬祖坟山的。何况,秋是革命党,时清朝未亡,王家不怕连累,将秋作自家人对待,是很重情义的。
 
1912年5月,经湘、浙两省商定,烈士遗骨又复葬杭州外西湖西泠桥畔。其时,湖南部分同盟会会员和烈士遗属不同意迁葬杭州,主张改葬岳麓山。王沅德上书湘督,提出不能勉从浙论的4条理由,认为“若骨尚留浙,则迁葬西湖,湘不得议。骨既归湘,则迁葬岳麓,浙不得争”。湖南长沙人郑泽更是迫不及待在报上发表《为秋瑾女士改葬麓山公启》,宣布“爰拟令辰,迁之岳麓”。后湖南妇女界及同盟会呈准都督府拨长沙市黄泥塅陈湜祠改建秋女烈士祠,经费则全部由王家负担。多次交涉,同意将其遗骸归葬西湖。
 
1901年生于湖南双峰县的王灿芝,身世特殊,她是著名的辛亥女杰秋瑾烈士的遗孤,母亲在绍兴就义时她才六岁,两年后其父又病逝。王灿芝与大她三岁的哥哥王沅德被接回老家,家破人亡的巨大变故,给这对小兄妹留下永远无法解脱的阴影。
 
苦命的小灿芝却继承了母亲的禀性与优点。她三岁即读《三字经》、《千字文》,以至诗词骈文过目可诵。十五六岁即文采飞扬,挥笔成章。她喜好翰墨,笔势奔放,全无闺秀柔弱之状。更可贵者,小灿芝为人豪爽仗义,每每慷慨解囊助人为乐。她依稀记得幼时在湖南神冲老家,母亲喜欢舞拳弄刀、吟诗放歌,常常半夜听到她皮鞋的「嗒嗒」声。小灿芝也因此喜好武术,拜名师勤学拳脚刀剑,自诩「小侠」,颇得「镜湖女侠」之遗风。她一心想长大后追寻杀害母亲的元凶,报仇雪恨。
 
辛亥革命后,作为烈士的遗孤,王灿芝得到国民政府和秋瑾好友的悉心关照。1920年,在母亲生前好友资助下,兄妹俩来到上海,二十三岁的哥哥源德入读正风大学,十九岁的王灿芝进了王金发、姚勇忱等人为纪念秋瑾创办的竞雄女校,该校曾得到孙中山的关怀,校长是徐自华。「竞雄」乃秋瑾的字,徐自华早年在湖州浔溪女校任校长时与执教的秋瑾关系甚密,成为挚友。
 
王灿芝从竞雄女校中学部毕业后,留校协助徐自华处理校务。1925年由徐自华推荐,她接任竞雄女校校长。当时学校经费拮据,运转困难,她决定外出募捐,找到国民党元老、孙中山机要秘书邵元冲求助,邵当即为她写了几封介绍信,顺利获得捐款。此时王灿芝已知杀害母亲的元凶乃原绍兴知府贵福,她做梦都想亲手杀死这个仇敌,但这老贼却像人间蒸发般不知去向。这期间,王灿芝给人的印象是:说话大嗓门,走路大步子,穿着打扮犹如男子,喝酒一饮而尽,大有不让须眉之风。
 
1927年,王灿芝考入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行政系学习。不久她想去留洋,在得到国民政府资助后,于1928年赴美留学。(今华东师大档案馆仍保存当年王灿芝写的留学申请书和请求学校出具成绩证明的信函)。在美国,她先入华盛顿大学。她见美国人对航空兴趣极高,达到疯狂程度,加之美国政府倡导,使美国空军和民用航空飞速发展,心气极高的王灿芝不由为之心动。当时老外将中国人视为「劣等民族」、「东亚病夫」,每每不屑一顾,更甭说中国的航空业了。王灿芝气恨之极,决定学习航空,为国争光一洗耻辱。她写下《自况》一诗表明心迹:浪迹尘寰年复年,壮怀每欲着先鞭。救国但凭忠义胆,骨愈嶙峋志愈坚。
 
二十七岁的王灿芝顺利考上纽约大学航空专业,攻读飞机制造及航空技术。两年里她宵衣旰食卧薪尝胆,以优异成绩完成航空教育、飞机工程、驾驶学、无线电等全部课程,颇得导师好评。她多次驾机飞上蓝天,她的飒爽英姿和娴熟技艺吸引了洋人,美国航空界赞她为「东方女飞将」。
 
1930年5月,王灿芝学成返国。作为我国首位女飞行员、首位「留洋」飞机女专家和首位航空女教官,王灿芝自然大名鼎鼎炙手可热,荣膺「中国女界航空第一人」的美誉。她先后在国民政府航空署、军政部航空学校任职任教,为培养中国飞行员殚精竭虑。外人惊羡的目光和优越的待遇,并未使王灿芝心满意足,她反而常常忧从心来:于公──外敌觊觎已久、神州内战不休、百姓积贫积弱,自己满腹才学和报国理想难以施展;于己──杀害至亲的大仇至今未报、恶人不知去向……她写诗疾呼:惟望高热奋勇直追,雪神州之耻,而慰先总理暨先烈在天之灵!
 
长年的奔波攻读,让王灿芝错过婚恋的黄金期,此时她已是大龄青年,单身贵族难免引来四周的猜疑。众人劝说下,1932年(?)她终于答应嫁人,对象是曾经留学法国、着有《欧美考察记》、担任汉阳兵工厂厂长的广东才俊黄公石。女为航空精英,男乃枪炮专家,堪称志同道合门当户对,婚后自是伉俪俩情深其乐融融。但工作之余,王灿芝仍不忘搜寻秋瑾遗稿和仇人下落。心底宿仇未报、满腹豪情未果,令她耿耿于怀常常失眠!
 
天网恢恢,复仇的时机终于来临:1931年夏,王灿芝偶然获悉杀母元凶贵福藏匿于长春。原来杀害秋瑾后,贵福胆战心惊潜回北京,改名赵景琪,窥测时机以图东山再起。后又窜至东北,为日本筹建伪「满洲国」充当走狗。如此国贼家敌,岂容他逍遥法外?集国仇家恨于一身的王灿芝拍案而起,决定亲赴东北手刃宿敌。不料动身前夕,「九.一八」事变爆发,形势骤变,眼看就要雪恨的良机被迫流产。遗憾的是,等到八年抗战结束,那老贼已经一命呜呼。王灿芝为未能手刃仇人遗恨万分,她久久跪在母亲墓前,深感对不起先人,悲恸之泪夺眶而出。巨大的悲痛严重挫伤了王灿芝的身体,她再难重返蓝天。
 
1935年,王灿芝生下女儿王焱华。抗战胜利后母女俩居住上海,王灿芝潜心收集、整理母亲遗稿,并将她的事迹用英文介绍到国外。1951年,经周恩来总理特许,王灿芝移居香港,临行前将收集的珍贵秋瑾材料悉数赠予国家。两年后王灿芝从香港去台湾,先后编撰出版《秋瑾女侠遗集》、《秋瑾革命传》等书。两书均署名秋灿芝,出版后反响强烈。
 
1967年王灿芝在台北突发脑溢血,送医院已回天无术,六十六岁的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就此离开人世。其女王焱华高中毕业后当教师,改革开放后为上海市民革成员。曾多次去绍兴、杭州等地瞻仰外婆秋瑾墓园和故里故居。1992年王焱华移居美国。
 
王沅德(1897-1956),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之子,1897年6月27日生于湖南双峰县。
 
祖父经营商业,父亲王廷钧,在满清任部郎。他相貌酷似其母秋瑾,自幼为秋瑾钟爱。本善诗文会骑射的鉴湖女侠,为了培养爱子,曾聘请很有名望的私塾先生在家为沅德教授四书五经。1904年,不甘“重重地网与天罗,幽闭深闺莫奈何”的秋瑾,受新思潮影响,离开在京城任户部主事的丈夫王廷钧赴日本留学,7岁的沅德仍随父居留北京,稍后回湖南长沙就读于岳麓书院。其父病逝后,12岁的沅德去绍兴迎母亲的灵柩回湘潭合葬。辛亥革命后,沅德进入上海正风大学读书。毕业后,到汉口《江声日报》社任经理,这是他第一次在武汉居住。
 
王沅德是王家同辈中唯一的儿子,家产丰厚。居汉不久,又返回湖南从事工商业。先后任湘潭电灯公司董事长、湘潭膏盐矿董事长,还开办湘潭十六总“棉纱油盐号”。沅德热心教育,不但捐资兴学,而且拨出株洲的部分房产开办新群中学。 
 
王沅德与黄兴之子黄一欧甚好,并加入“民革”组织。他开明善良,仗义疏财,每年春节还对贫苦乡邻“放年米”,多次资助革命活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清明节,王沅德到浙江祭奠母亲,为了表达自己的怀念与亲情,仅土特产就装了满满一船。解放后土改时,他主动将所有的田产与私宅上交人民政府。1952年,他随次女王家梁全家由长沙迁往武汉,住在工作地附近的粤汉里一套旧式公寓中。自此,英才会聚的武汉铜人像下,又融入了秋瑾的一支直系后裔。
 
1954年9月,赋闲的王沅德致信周恩来,要求“安排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次年3月,在周恩来的亲切关怀下,湖南省文史馆聘任王沅德为馆员。不幸的是,同年5月16日,为欢迎回长沙探视的女儿家梁,无比兴奋的王沅德饮酒庆贺,引发脑溢血而抢救无效,不幸辞世,终年58岁。
 
双峰王廷钧与秋瑾故居为清代建筑,青砖白墙乌瓦,建筑面积2000余方米,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神冲街口。何香凝先生题写的“秋瑾故居"匾额悬挂于此。秋瑾故居遗址已被双峰县政府于2003年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
 
特色古居、青石斜阳、亭台翘檐、青瓦驳墙。故居陈列物品中有许多是原物,卧室中的床、书桌和衣柜,堂屋中的方桌和板凳,厨房中的大水缸和碗柜,农具室中的石磨、水车和大木耙等,都曾留下过王廷钧与秋瑾夫妻的印迹。在秋瑾短短三十一年的人生里,这座故居却陪伴了她整整七年,与王廷钧生育了一男一女。
 
2007年10月,王廷钧与秋瑾生活过的双峰县被全国妇联正式命名为全国第一个“中华女杰之乡”。双峰是名人故里、湘军摇篮,在中国的妇女运动史和解放史上,以葛健豪、秋瑾、唐群英、向警予、蔡畅、王灿芝为代表的双峰妇女写下了浓墨重彩、光辉灿烂的一页。对于为推翻满清专制帝制、创立民国而英勇献身的女中豪杰秋瑾,孙中山和宋庆龄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致祭秋瑾墓,撰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见卷首第37页)。1916年8月16日至20日,孙中山、宋庆龄游杭州,赴秋瑾墓凭吊,孙中山称:“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则传诵不忘。”
 
1942年7月,宋庆龄在《中国妇女争取自由的斗争》一文中称赞秋瑾烈士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1958年9月2日,宋庆龄为《秋瑾烈士革命史迹》一书题名。
 
1979年8月,宋庆龄为绍兴秋瑾纪念馆题词:“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2008年4月,双峰县八女杰雕塑揭幕仪式在县城女杰广场举行。包括葛健豪、秋瑾、唐群英、向警予、蔡畅、王灿芝、曾宪植、曾宝荪八女杰雕像。


资料来源:上湘王管王氏
Copyright © 2011-2015 庐陵王氏网 版权所有:吉安太原堂文史研究会
办公地址 江西吉安市吉州区中天宾馆一楼(位于吉州区鹭州东路28号,吉安市邮政局对面,附近有6、9、10路公交车站点)
联系电话 18079655915 庐陵王氏该公后裔QQ群 23612981 网站联系 王义和电话 18079655915
本网站资料仅供王氏宗亲寻根问祖、交流联谊、谱牒研究和文化传播,严禁用于商业用途,如须转载敬请注明网站及作者!
chn-w.com赣ICP备12004828号-2 Power by 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