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分支族谱 >

三八式老革命 人民教育家礼中公

时间:2021-03-25 18:18点击: 关键字:湖南,湘乡,横塘王氏

礼中公山枣莲花桥人,乃湘乡横塘王氏国枢公之后,十七世诗棨公之长子。生于一九一四年正月二十七日,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四日辞世,享年七十三岁。
礼中公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终生从事教育事业,是模范教育工作者,生前任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校长,是享受副地师级待遇的离休革命老干部。
礼中公是终生从教的杏坛长青树。当之无愧的人民教育家。
从小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湘乡中学毕业后,从1936年开始,就献身于教育事业,曾担任教师、小学校长。入党后从1938年-1949年湘乡解放,长期以教育工作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坚持对敌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谢绝高官厚禄,远离官场。仍默默献身于教育事业,1953年调邵阳市一中任教导主任,1956年起任邵阳市二中党支部书记、副校长、校长。长达三十余年,他的工作认真负责,忠实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亲自制定教学计划,参加教学实践,深入教学第一线,总结教学经验。当他年迈体弱时,仍然坚守岗位勤奋工作,为教育事业继续付出辛勤劳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表现了一心扑在工作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贵品德。志矢不已无怨无悔。终生耕耘无私奉献,桃李满天下,是一株永葆生机的杏坛长青树。去世后被授于湖南省当代人民教育家。
礼中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期,是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民族脊梁。
1938年8月在日寇侵华的最危急时期,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中共地下湘宁中心县委统战委员、湘乡县委委员,1938年秋,湘乡县委组织领导了一个进步群众组织湘乡战时工作团(详细见附件),他任副团长,领导该团开展了抗日救国的宣传组织工作,扩大了我党的政治影响,开展了地下工作的新局面,受到了当时地下工委的表扬,1939年国民党反动派掀起反共高潮,县委为了保存实力有利于斗争的开展,决定将暴露党员身份的同志撤离本地,王礼中同志去新化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后因党的组织被破坏,经上级同意,1940年他考入中央大学学习,当时由于斗争复杂,环境险恶,党员转换手续困难,他曾一度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是他没有因此动摇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多次积极主动地寻找党的关系,仍然坚持革命工作,宣传党的抗日主张,营救地下党员胡幼松等同志,扶持进步青年,做了许多有利于党的事情。
礼中公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置生死于度外,不怕牺牲。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中的先锋战士。
1948年他任湘乡特区委员,1949年任湘乡城关区工委统战委员。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过许多隐蔽的、公开的、合法的斗争,为湘乡地区的革命力量发展和解放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他担任中心县委统战委员时,以小学校长的职业为掩护,以横塘小学校长的身份聘用进步人士、共产党员为老师,使这个学校成为中共县委机关,为了掌握敌情,有力打击敌人,经组织批准,打入湘乡国民党反动核心组织,获得了许多重要情报,向中共湖南省工委、中共湘乡县委汇报,中共湘乡县委还通过礼中公的统战活动,较好地利用和控制了当时的湘乡民主报、湘乡民报,向群众进行启蒙思想教育,鼓励进行合法斗争,发布反动派失败的消息。1948年他以湘乡县第一女子职业学校校职为掩护,使该校成为中共湘乡县工委机关,为地下党的负责人领导地下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49年4月,他同中共县工委的其他负责同志一道组织领导了湘乡城关区七个中学的2000多名师生上街游行示威,开展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并通过这些活动的考验,发展了不少地下党员,有的现在已经担任省、地级领导职务。湘乡解放前夕,他策动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弃暗投明和城关派出所所长缴械投降。避免了县反动机关的负隅反抗,败退前搞破坏。使市民免遭战火涂炭,完好的保存了敌对档案。使湘乡得以和平解放。
礼中公品格高尚,为人谦恭,勤奋务实,是世人的风范。
礼中公曾蒙受错误的怀疑,有过许多不公正的遭遇,身处逆境,但他没有怨言,胸怀坦白,光明磊落。长期以来,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坚持原则,工作职务安排能上能下,顾全大局服从需要,从不炫耀自己的历史功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生活俭朴,平易近人,对人诚恳宽厚,关心群众疾苦,紧密团结同志,爱护教师学生,尤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他以自己的言传身教的模范作用,赢得了周围人们的尊敬和爱待。
礼中公的高贵品德和优良作风值得永远继承,我们要学习他有坚定信念,学习他完全彻底为大众服务的精神,学习他谦虚谨慎联系群众的作风,学习他不谋私利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人格风范。
礼中公永垂青史!
 
根据横塘王氏十九世嗣孙 传丁(小丁)收集的资料整理
         五修族谱顾问 济恒(绍松)撰稿
 
附件:
礼中公与湘乡抗敌后援会战时工作团
1938年10月,日军攻陷岳阳,进窥湘中,当时国民党湖南省政府在蒋介石集团指使下,于11月13日凌晨火烧长沙。国民党军政人员忙于逃窜,一时间三湘四水,人心惶惶。
中共湘乡县工委根据县城的共产党员、进步青年教师和学生,坚决要求为民族生存而战斗的情况,把他们先组织起来,然后相机而动,并将这一任务交给中共湘宁中心县委委员兼湘乡县工委委员王礼中。
火烧长沙的消息传到湘乡的第二天,王礼中同毛特夫及横塘小学教师王礼傅、张四维等人,来到湘乡火车站查看,只见车站两旁,横七竖八躺满了抗日伤病员兵,无医无药,无人照料,痛苦呻吟,惨不忍睹。王礼中当即和毛特夫等人商定,从救护抗日伤病员兵这一实际工作开始,进一步发动群众。他们选定城隍庙、火宫殿作为临时收容所。接着,到处借担架,见担架不足,就用楼梯垫木板或用靠椅作临时担架使用,把伤病员兵一个个从火车站送到收容所,沿途老百姓无不交口称赞,说这些教师不错,国难当头,救死扶伤,不遗余力。抬送伤病员兵的任务开始由横塘小学的几位教师担任,后来队伍一天天扩大。湘乡中学学生彭久炼、孙子溪、王鳌及教师贺琬江等人,自觉加入了抬担架的行列。后来,国民党拥护抗战的进步人士刘醒醉也加入了抬担架的行列。简师的学生曾青吾、沈鸠英、陈惠君参加了换药治疗工作。陈惠君的表姐张慎仪,是湘雅护士学校的毕业生,她不仅除了给抗日伤病员兵治疗外,还为其代写家信、缝补衣服、理发煎药,使抗日伤病员兵非常感动。
王礼中等人带头救治伤病员兵的义举,不但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得到湘乡抗敌后援会负责人的赞许。王礼中趁机向湘乡县抗敌后援会提出建议:这些教师和学生抗战热情高,服务热心,是否组织一个团体从事救护伤病员兵和抗日宣传工作。湘乡县抗敌后援会很快同意了这个建议。于是,王礼中和毛特夫就开始筹建湘乡县抗敌后援会战时工作团,于1938年11月23日,在湘乡简易师范召开成立大会。经民主选举,曾冲任团长,王礼中、贺琬江任副团长。战时工作团的成员中中共党员有毛特夫、孙仁、王礼中、胡开駉、黄朴。中小学教师有曾冲、贺琬江、苏大年、王贺平(以上是湘中教师)、李桂熙(一女校教师)、文惠清、郭继章、王礼傅、贺鹿平、柳官铎、张四维(以上是横塘小学教师)、萧序悌、胡傅(中学教师)、中学生有彭久炼、段连峰、王鳌、孙子溪、李春陔(以上是湘中学生)、谭熙云、陈惠君、曾青吾、沈鸠英、李夕夕、左喜珠、王礼陶(以上是简师学生)、何绶萱(含光女校学生)、刘碧蓉、胡开骆(以上是省立临中学生)、刘育如(衡湘中学学生)。社会进步人士有孟月秋、刘问心、陈拔黄、郭承业、张慎仪。还有从敌占区流亡来的进步青年沈纯宁、黄复生、彭叔都、贺琬贞、何文彩、钱惠士、贺亚芳等40多人。
中共湘乡县工委研究决定,在战时工作团设立中共党支部,由毛特夫、孙仁、王礼中任支委。不久,胡开駉从湖北回到湘乡,参加战时工作团党支部的工作,当时党支部成了该团的领导核心。1938年受中共湘乡县工委领导,1939年初受中共湘宁中心县委领导。所以战时工作团实际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组织形式。
战时工作团建立初期,湘乡地下党组织加强对团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发动大家结合实际,学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论新阶段》和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等马列主义著作,清除一些团员对抗战的悲观情绪,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为了便于工作和学习,要求团员一律在简易师范住宿,伙食费由抗敌后援会湘乡分会补贴。每日早晨唱歌操练,上、下午工作或学习,晚上教唱歌曲或排练节目,生活比较活跃,团员情绪很高。
这时,救护抗日伤病员兵的工作仍在进行,直至1938年12月中旬,国民党60后方医院迁来湘乡,即把已经收容的抗日伤病员兵转移到60后方医院。
战时工作团的工作任务由救治抗日伤病员兵转移到宣传、慰劳等工作。每天派团员去编墙报、读信、代写书信等,这些工作,一直坚持到60后方医院搬迁到芷江为止。在救护和慰劳抗日伤病员兵任务逐渐减轻时,战时工作团的工作重点转向农村。他们在农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慰问驻扎在刘家祠堂的64后方医院的伤病员兵。每到一处,就张贴标语、壁报、漫画,访问当地老百姓。战时工作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时,老百姓主动搭起临时戏台。没有灯光,老百姓就用劈柴做火炬代替。战时工作团演出的节目有:《我们的国旗》《放下你的鞭子》《好男要当兵》《保卫大湖南》《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香姐》《一二八之夜》《觉悟》《在太行山上》《抗日糖》《大刀进行曲》《黄水谣》《慰劳歌》等。每一次流动演出后,战时工作团声名远播,各地纷纷来信,要求战时工作团到他们那里去演出。为了满足群众的要求,1939年2月起,战时工作团分为两队,一队由胡开骆领队,去铜梁、荷塘两乡及永丰镇的城江桥、梅花园一带演出。另一队由文惠清领队,去潭市叙英学校、新研铺丁家祠堂一带演出,两队演出历时10多天,共演出节目60多个,观众达到了2500多人。1939年3月第三次全团出动,到城前铺、湘西乡养元学校等地演出。当时,湘乡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战时工作团的足迹。他们的演出活动对团结农民,鼓动农民起来抗日,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心,起了很大的作用。
湘乡地下党组织在加强战时工作团领导的同时,着重抓了建党工作。及时对战时工作团的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进行前途理想形势教育和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教育。对在工作和学习中表现好的团员,先发展为民先队队员,然后分别送到党员积极分子训练班受训,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和党的优良传统。第一批由县工委在金竹塘举办的训练班教育培训的团员有贺琬江、彭久炼、文惠清、钟清和、王礼傅、苏大年、沈鸠英等人,已入党的陈拔黄也参加了这期训练班。第二批接受培训的团员有曾青吾、陈问心等人。县工委把培训地点设在柳树铺陈赓的旧居。不久,中共湖南省工委书记高文华来湘乡指导工作,在王礼中的陪同下视察了战时工作团。高文华对战时工作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这些在斗争中入党的共产党员立场比较坚定,工作也很踏实,成了当时战时工作团的骨干力量。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他们都成了燎原的火种,经受了战争的严峻考验。
湘乡县战时工作团从成立之日起,就与反动党团展开尖锐的斗争。战时工作团是通过救护抗日伤病员兵深得人心的情况下,国民党被迫同意的。1939年初,柏芳森来湘乡组建三青团县团部,当时的青年学生都倾向于战时工作团,热爱战时工作团,对三青团县团部筹备处都敬而远之,这使柏芳森对战时工作团非常不满。他串通驻县的补训处,向国民党省党部控告湘乡战时工作团是共产党操纵的团体,应勒令解散,并逮捕首要分子。战时工作团团长曾冲闻讯后,十分愤慨,在国民党湘乡县党部纪念周上发表庄严声明:湘乡战时工作团救护抗日伤病员兵,从事农村抗日宣传,有什么错误?只要不愿意做亡国奴的汉奸的,哪一个不赞成我们的壮举?不管国民党、共产党,只要坚持抗战的,我们就要拥护,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血流在一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又何尝不好?曾冲这番话后来刊载在《湘乡民报》上,获得了正义人士的赞许。
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派彭国钧来湘乡查处,在事实面前,他们不得不承认,湘乡战时工作团坚持抗战,全心全意救助抗日伤病员兵,无可厚非,故对湘乡战时工作团不敢公开进行镇压。但国民党湘乡县党部不想就此罢休,他们一方面从内部拉拢一些不稳定分子倒向反动党员,一方面拟改组战时工作团隶属国民党县党部,改名为湘乡县党部战时工作团。
在种种压力面前,中共湘宁中心县委书记袁学之听了汇报后,决定采取分散隐蔽伺机而动的对策,有单位的回单位,有学校的回学校。根据袁学之的指示,由曾冲、贺琬江率领湘中学生回校。沈鸠英、陈惠君回简师,胡开骆、刘碧蓉回临中,何绶萱回含光,王礼傅、文惠清等人回横塘小学,曾青吾去桂林电工厂。这些老师与学生回到原来单位后,有的仍然坚持斗争,有的暂时隐蔽下来,到解放战争时期,又成为党的骨干力量。1939年6月,湘乡战时工作团隶属国民党县党部管辖,战时工作团从此门庭冷落,很少被人关注。

Copyright © 2011-2015 庐陵王氏网 版权所有:吉安太原堂文史研究会
办公地址 江西吉安市吉州区中天宾馆一楼(位于吉州区鹭州东路28号,吉安市邮政局对面,附近有6、9、10路公交车站点)
联系电话 18079655915 庐陵王氏该公后裔QQ群 23612981 网站联系 王义和电话 18079655915
本网站资料仅供王氏宗亲寻根问祖、交流联谊、谱牒研究和文化传播,严禁用于商业用途,如须转载敬请注明网站及作者!
Power by DedeCms chn-w.com赣ICP备120048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