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分支族谱 >

横塘王氏始祖毕卿公迁湘初衷之猜想

时间:2020-07-12 11:05点击: 关键字:横塘王氏,毕卿公

横塘王氏始祖毕卿公在明初,远离故土独闯天下,落户湘乡,其初衷是什么?笔者带着这个疑问,反复查阅了湘乡横塘王氏族谱和安福百丈王氏族谱;阅读了安福县志的相关记载;和庐陵王氏理事会付秘书长王国达先生,多次交流探讨。提出了一个猜想:
毕卿公迁湘是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赴湘乡创业,经营中药材,事业有成,人丁兴旺,开疆繁衍了湘乡横塘王氏。


  • 模拟情景回放

乾坤轮回,穿越时空。时值大明永乐四年正月,元宵花灯刚闹完。春节的喜庆气氛还未散去,人们还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里。严冬虽已过去,但早春姗姗来迟,春寒料峭。然而春光总充满活力,唤醒人们奋进。
江南西道庐陵府安成南乡百丈村村头,人们簇拥着一对年青夫妇走出村里。左叮咛右嘱咐,恋恋不舍地送他们出门远行。
年青男子名法宗号毖卿,身高体壮、英俊魁武、年方二十,身边少妇婷婷玉立、芳龄二八,怀中娇儿不满周岁、酣睡正香。这位青年男子是百丈王氏孟鼎家的长子。孟鼎是族人中极具威望的贤达绅士。育有五子四女,人丁兴旺。几个儿子个个身强力壮,勤奋团结。家有丰厚的田产、家业,家境殷实。孟鼎治家有方,一大家子和和睦睦其乐融融。唯有长子毖卿,不甘于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志存高远。怀揣好男儿志在四方创大业的梦想,总想走出百丈闯天下。今天正是他外出创业出发的日子。真要出门了,一股对亲人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涌上心头,他和众兄弟拥抱在一起互道珍重,将为父母尽孝之责托付给众兄弟。又携妻儿跪拜在父母面前,连叩三个响头,高喊:孩儿不孝,望高堂保重。随即和妻儿登上了装满了中药材的马车。高挚佩有红穗的长鞭临空一甩,啪啪几声脆响,马车在人们的祝福声中,驶出了百丈村。
早春时节的湘赣驿道上,车马行人不多,道路平坦。一路上还看到盛开腊梅,桃树已经有了花蕾。但隔三差五的春雨纷纷,旅途跋涉也不轻松。晴天尘土飞掦,雨天路面泥泞。毖卿带着妻儿一路奔波,舟车劳顿。数日后来到涟水之滨的龙城湘乡,在城郊官埠桥落了脚。
不久,人们发现官埠桥市井上一处店舖,被粉饰一新。门前的四根朱红色立柱上,挂着两幅黑底烫金书写的对联,中间的一幅是:“杏林日暖百花争艳;桔井泉香大地回春。”两边的一幅是:“灵丹普济传千载;妙药广施乐万人。”大门上方的黑底匾额上烫金书写的“百草堂”熠熠生辉。人们一看便知这是一家药舖。一日,店舖张灯结彩、鼓乐齐奏、在鞭炮齐鸣中开业了。
年青的药店老板经营有方,服务热情童叟无欺,药材货真价实,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悬壶济世很快成了四里八乡寻医问药的首选。接下来的几十年,这家王记药号在毖卿老板的精心打理下,生意兴隆,家业颇丰,人丁兴旺,子孙繁衍众多。逐渐成了名震龙城的名门大户。毖卿老板在创业发家的同时,始终宏扬父亲孟鼎“尚义好贤乐善”的风范。牢记父亲孟鼎“嗣守先业不忘前人诗书厚德之泽”的教诲。教育子女诗书礼仪为人,厚德载物持家。子孙中多人或考取功名或出仕为官,或百草行医治病救人,更有重孙永隆入宫廷太医院为医官。
随着家业的扩大、人丁繁衍,府第迁至湘乡城小南门,至此,继毕卿公及两个儿子以后,已繁衍第三代十三房,第四代十七房的士族。建祠立谱,形成了王氏宗族。以后在横塘重建王氏宗祠,王氏宗亲星罗棋布在涟水两岸,三湘大地。世人尊称湘乡横塘王氏。


  • 猜想推测的思路

1毕卿公迁湘与明初朝廷的“江西迁湖广”大移
民无关。
朝廷的移民往往是几户、十几户甚至更多人,一起持官府公文迁移。而毕卿公当时仅是与妻儿一家三口迁湘,同时期百丈村并无其他户或人外迁。可见毕卿公迁湘与朝廷移民无关,是个人行为。
2毕卿公迁湘不是少地或无地农民,去地多人少的地方,开荒农耕以谋生。
    安成南乡的百丈村,地处罗宵山脉余脉的武功山下芦水河畔,气候湿润宜人,雨量充足,土地平坦肥沃,在农耕经济中是难得的风水宝地。民间丰衣足食。毕卿是百丈王氏孟鼎家长子,有兄弟五人,孟鼎乃百丈名人,曾主持修订百丈族谱,管理研修士族文化,经常接交名人雅士,是百丈名门望户之绅士。家底殷实衣食无忧。所以毕卿公迁湘绝非异地开垦,从事艰苦的农耕谋生。
从毕卿公迁湘落户在市井官埠桥,而不是和土地连在一起的乡村山野,也从侧而印证了他迁湘不是从事农耕生产。
毕卿公育有两子,父子三人打拚。养育了十三个孙子,有的考取了功名,有的不但考取了功名,还出仕为官,对孙辈的教育投入不会少;次子纳有副室;家庭中多数人寿达古稀。生活质量很高。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经济开销很大。一定是家境富裕,一定是大户人家,才能支撑起。在当时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小农经济中,仅靠两三个劳动力从事农耕,短期内是无法积攒丰厚的家业。支撑一大家高质量、高水平的生活开销。既未为官只有经商,是合理的推断。进一步说明毕卿公迁湘不是务农。极大的可能就是经商。
3毕卿公迁湘是经商。
从孟鼎家的地位和家境不可能让毕卿公远离故土去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明清时期,安福地理环境优越,气候条件特别适合农作物生长,风调雨顺年年丰收,不少人家都有积蓄的银两。随着人口的增加,劳动力过剩,很多年青人怀揣银两外出拚搏、经商创业。安福县志记载,当年安福就流传一首顺口溜:“肩背包袱手夹油布伞,走到外地当老板。”就象今天的温州一样,形成了外出经商的潮流。
毕卿公当年是一位志存高远的热血青年,溶入在明初安福人外出经商的热潮中,身体力行携妻儿独创天下,来到涟水之滨的龙城湘乡经商打拚。顺理成章。正是他敢为天下先的奋斗精神,才成就了今天横塘王氏这一庞大士族。
4毕卿公迁湘是经营药材。
笔者年青时多次与长辈谈及毕卿公之事,长辈们不止一人,也不止一次,异口同声告之:“我们的老祖宗是做药材生意的。”这应该是横塘王氏族中代代相传而告之的真情。以讹传讹不太可能,也没有任何必要。毕卿公迁湘乃经营药材生意的可能性极大。
谱上还载有毕卿公之重孙永隆字德茂明正统九年生人。为太医院医官。在当时是一位医术精湛的专家了。可否是家庭行医司药的传统的继承。
另外,从安福往东100公里的樟树,几百年来一直是江南的药都,是传统的中药材集散地,素有“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人食五谷杂粮,必有病患之忧。医药行业是涉及每一个人的永恒市场。永远是朝阳产业。毕卿公在打拚创业时选择药材行业,正是他独具慧眼的明智之举,在常人的情理之中。

结论

毕卿公迁湘是志存高远,打拚创业;行医司药,悬壶济世;经商发家,仁德立族;繁衍和成就了湘乡横塘王氏。

湘乡横塘王氏英明始祖毕卿公永垂青史!
 
横塘王氏二十世济恒(绍松)撰稿
二0二0年六月三十日

Copyright © 2011-2015 庐陵王氏网 版权所有:吉安太原堂文史研究会
办公地址 江西吉安市吉州区中天宾馆一楼(位于吉州区鹭州东路28号,吉安市邮政局对面,附近有6、9、10路公交车站点)
联系电话 18079655915 庐陵王氏该公后裔QQ群 23612981 网站联系 王义和电话 18079655915
本网站资料仅供王氏宗亲寻根问祖、交流联谊、谱牒研究和文化传播,严禁用于商业用途,如须转载敬请注明网站及作者!
Power by DedeCms chn-w.com赣ICP备12004828号-2|